德国科堡应用技术大学排名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英文名称:Sino-German College ,SGC)是上海理工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的非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学院采用德国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培养模式,面向在华德资企业的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上海理工大学与多所德国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在20多年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于2014年整合成立了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包括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于1998年获批招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2年获批招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2014年新增的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科堡应用技术与艺术大学合作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富特旺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中德国际学院各专业均为全日制、四年本科教育。每个专业还设置多个赴德国学习项目(相关费用按德国标准缴纳)。新生需通过全国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部分上海考生通过上海市春季入学考试)并达到上海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具备优良的英语基础、较强的外语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高强度学习的承受能力。学院开设的所有5个专业均可颁发上海理工大学及德国合作高校的双学位。其中,和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同时可获“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协会”(ENAEE)颁发的“欧洲工程师”(EUR-ACE)标签。
地址:上海市军工路516号上海理工大学
电话:021-55271579
电子邮箱:sgc@usst.edu.cn
网址:http://sgc.usst.edu.cn
培养计划、学生手册、课程设置https://jwc.usst.edu.cn/
中德国际学院网站https://sgc.usst.edu.cn/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本专业系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专业,两校间的交流始于1985年,1998年开始招生,引进德国工程师(FH)教学模式,强化工程运用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德方德语教学和专业师资、整合上海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面向德国在华企业,培养既懂德语又懂专业技术并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亚洲地区首批通过德国爱信专业认证机构(ASIIN)评估的专业之一,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读期间有机会赴德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外学期、交流学习与毕业实习。根据中德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达到要求的学生(1. 通过第一到第三学期所有必修课程;2. 通过德语B1考试; 3. 通过德方APS面试)将于第五学期在德国完成相关课程修读(只需承担该学期海外学习的交通和生活费用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本专业系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专业,两校间的交流始于1985年,1998年开始招生,引进德国工程师(FH)教学模式,强化工程运用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德方德语教学和专业师资、整合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面向德国在华企业,培养既懂德语又懂专业技术并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亚洲地区首批通过德国爱信专业认证机构(ASIIN)评估的专业之一。学生在读期间有机会赴德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外学期、交流学习与毕业实习。根据中德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达到要求的学生(1. 通过第一到第四学期所有必修课程;2. 通过德语B1考试; 3. 通过德方APS面试)在第六学期在德国完成相关课程修读(只需承担该学期海外学习的交通和生活费用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国际工程)
本专业是机械工程学院与德国富特旺根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主要培养适应中德两国工业发展、尤其是德国在华公司所需的既掌握德语知识,又懂机械工程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为“3+1”的模式。第一学年主要强化德语学习,第二、三学年部分专业课程由德方教授德语授课;达到中德双方学校要求的学生,最后一年在德国富特旺根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海外学习及生活费用按德国标准缴纳)。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德合作)
本专业是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与德国科堡应用技术与艺术大学、雷根斯堡东巴伐利亚工业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办学专业,采用国际化全英班专业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光电信息领域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优秀专业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采用国际化混班授课合作教学模式:第一学年,我方学生侧重强化外语学习能力,在国内学习基础知识;第二学年,德方学生来华加入我方实现混班全英专业课程教学,为我方学生赴德学习生活过渡铺垫。达到中德双方学校要求的学生(1、通过第一到第四学期所有必修课程,2、通过德语A2考试,3、通过德方面试),第三学年赴德,由德国教授指导完成后续学业,包括课程学习(全英授课)、企业工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赴德留学期间,根据双方协议,每学期学生需向德方缴纳一定的行政管理及注册费。因未达到要求不能赴德的学生,继续在上海理工大学学习并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