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伦敦大学学院
中国与“外洋”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根本性的人种问题。本篇只从一个小小的大学名称“探究”一下。最令中国人所不能够明白的是为什么会有“伦敦大学学院”这样的奇怪的校名称?神马鬼东西?是大学,还是学院,抑或是二者的综合体?初次接触者可谓是一头雾水,云里雾里,不明其究。
这样的大学名称对中国人来说,简直是“情何以堪”,但在英美法系的国家里,很普遍,很平常的。这就是中国与英美等国的国情的“迥异性”的问题了。中国数千年来“大一统”的皇朝帝国(直到如今自上而下“中央集权”式的单一制国家)与西方近代以来(直到现在)的联邦制的复合式国家体制有着本质性的“天壤之别”。因此、英美法系下的国家里的大学也实行的是“联邦制”的模式治理学校,英国最为明显,美国特征一般。
以英国伦敦大学为例,由众多的“联邦”或者“邦联”、“加盟”的“学院和科研机构组成”的,而其中的伦敦大学学院就是其成员之一。伦敦大学学院的实际上的称呼应该是伦敦大学本部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的本部学院叫做哈佛学院,另外还有哈佛法学院、哈佛商学院、哈佛医学院等等。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的大学本部学院都有单独的称谓,这是一个直观的现象。在这里,“大学”就相当于一个“元首”般的存在,各个学院(系)和科研机构的“共主”。
当然、伦敦大学的“成员”有数十个之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本来也没有必要。只不过是大家在一起“玩儿”,等到哪天玩儿的“腻歪”了,于是乎,一拍两散,“拔腿二成一”,脚底下抹油了。
各个学院和科研机构都是独立性的实体,共同加盟组成了一个邦联式的伦敦大学,就好像苏联与各个加盟共和国、美国联邦与各州、俄罗斯联邦与各共和国(或州)的关系,甚至比这种关系更松散,最符合这种特征的类比就是英联邦与各成员国的关系了。比如伦敦国王学院的名称在“伦敦大学集团”内应该称呼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同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应该称呼为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还有“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伦敦大学玛丽学院或者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各成员共同“让渡”出去了自己的一部分固有权力,同时有权随时退出,联邦或者邦联的“象征”是在协议式的分权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对于伦敦大学来说,或者称呼为伦敦大学集团更为贴切。伦敦大学只是一个线性的集合体而已,各个“成员(学院)”,有权随时退出。如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2007年退出了伦敦大学,而伦敦大学城市学院2016年却加入了伦敦大学。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应该是明白是怎么回事了?